中国安防行业网 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农历:

首页 > 解决方案 > 交通港口 > 正文

浅谈高铁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方案与实施

2011/12/21 10:45:00   rfid世界网     关键字:  浏览量:1611

导读:铁路作为国家的经济大动脉,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量大大超过了其它运输方式。安全是确保铁路正常高效运输的前提,而对于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运输安全的强风、暴雨、暴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和跨线桥、隧道口和公铁并行区段的异物侵限灾害(如翻车、落石、落物)的预防和报警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

  (1)历史气象数据整理

  A.地形原则

  对于具有垭口、长大桥梁、隧道口、高路基等典型地形地貌的路段,根据气象站的历史风速资料分析两年一遇的瞬时最大风速,再通过风速原则确定布点。

  B.风速原则

  危险地段:两年一遇的最大瞬时风速大于30m/s;

  控制地段:两年一遇的最大瞬时风速大于20m/s小于30m/s;

  一般地段:两年一遇的最大瞬时风速小于20m/s;

  在系统设计布点时,危险地段、控制地段需要实时观测风速风向。

  C.监测点数量和位置原则

  在危险地段和控制地段设置监测点时,应根据地形确定布点的具体位置和数量,设置依据如下。

  垭口:中心必须设置监测点,长度大于800m的垭口根据地形情况适当增设。

  桥梁:长度小于3km的桥梁,布设1个监测点;长度大于3km,且小于5km的桥梁,则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布设1~2个监测点;长度大于5km,且小于15km的桥梁,布设3个监测点。桥中必须设置监测点。

  高路堤:高路堤的布点原则参照桥梁的布点原则。

  一般地段:除危险地段和控制地段之外,当一般地段连续长度超过15公里,应布置监测点。

  (2)布点过程

  根据线路平、纵断面图和桥梁、隧道特征资料,结合风监测布点原则进行布设。

  首先参考平面图,再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如,平面图上特大桥附近地势变化比较平缓,桥的中间是一条河道,四周比较开阔;现场实际观察,周围遮挡物较少,适宜设置风监测点。

  (3)布点方案

  通过现场考察、计算并结合布点原则得出线路风监测点的布点方案。风速风向计设于线路的迎风侧,一般安装于接触网杆上;风速风向计距轨面高度4-4.5m。

  雨量计布置

  系统在年降水量大于200mm的地区设置雨量计。雨量计布设基本原则如下:

  (1)雨量计原则上设于路基区段,以及设有防护网的隧道口。

  (2)路基未设防水层时,雨量计的布设间距原则上按25km计算。

  (3)路基设有防水层时,雨量计的布设间距原则上按30km计算。

  (4)根据沿线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植被情况,合理增设雨量计。

  实地勘察时应搜集当地工务部门的既有雨量数据作为参考。有条件时,雨量计与风速风向计同址安装于接触网杆上;单独设置时,雨量计可设于综合维修段(综合维修保养点)、工务车间、工务工区等处。

  雪深计布置

  在降雪较频繁地区需要根据气象台站的积雪深度统计数据,结合积雪深度与首列车限速要求设置雪深计。雪深计布设基本原则如下:

  (1)雪深计的布设间距原则上按50km计算;

  (2)雪深计一般设于综合维修段(综合维修保养点)、工务车间、工务工区等处平坦、开阔、且具有自然下垫面的地方;

  (3)容易大风搬运造成积雪的深路堑要重点布置;

  (4)历史积雪深度小于最小积雪报警阈值的地区一般不需要监测;

  (5)历史上经常出现积雪深度20cm以上的地区必须考虑积雪监测;

  (6)布点应考虑铁路沿线的供电和通信;

  (7)为方便与道岔融雪设备的联动,可考虑设置在道岔区段附近。

  地震监测点与强震仪布置

  地震监测点基本布设原则如下:

  (1)地震动加速度0.1g及以上地区设地震监测点;

  (2)地震监测点的布设间距一般不大于20km;

  (3)地震监测点设于沿线的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开闭所内;

  (4)每个地震监测点设2套地震仪,2套地震仪的间距一般不小于40m。

[12 [3] [4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服务细则| 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今日更新

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总机:010-6873058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7号国际财经中心C座1401 邮编:100089

承办单位:中国安防行业网 电话:010-63326302

版权所有:北京寰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04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