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在智慧城市中的解决方案
2013/3/25 13:44:00 安防知识网 关键字:智慧城市,视频监控 浏览量:
感知层面
这是智慧城市的窗口与脸面,是用户直接感知的部分。一个产品是否成功,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在过去,市场上主要是通过PC客户端提供基于C/S或B/S架构的用户界面,但这远远不够,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发展,“移动”,“高清”,“智能”将是未来的主要需求与亮点,也将是衡量各厂商实力的卡尺。
三条路线,推动视频监控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发展
视频监控为城市管理提供“千里眼”的功能,视频监控架构本身必须要求简洁而清晰,由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共同决定的。
首先,从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上来说,视频监控只是一个独立组件,组件轻型化与小型化,是技术发展的必要趋势。
其次,从市场运作上来看,以视频监控作为基础能力,可以构建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应急指挥,园区安防等众多行业解决方案。从成本上考虑,视频监控有且仅有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才有可能被众多解决方案所共用,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从总体上来看,视频监控架构分为四个部分:前端设备,网络传输,管理平台与监控中心,如(图3)所示。
坚持开放与被集成,团结合作伙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笔者认为当前客户需要开放的视频监控系统。开放的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帮助客户轻松接入已投资的监控资源,充分利旧并节约成本;基于开放的系统,客户可以在众多监控前端设备和其他安防子系统中进行最合适自身需求的选择,而不需要担心兼容性问题;选择开放的平台,客户不用担心扩容产生的方案整体替换,只需要增加新扩容的监控资源即可。
所幸的是,当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开放的视频监控行业的标准,如ONVIF、PSIA等组织所倡导的业界主流的协议标准或是国内的GAT669互联协议。通过制定和颁布这些标准,使得广大的厂家不用耗费太多的心思来考虑两两之间的对接,大家循着统一的协议标准,开发出开放式的系统,既保证开放兼容,同时推出的速度也较快。
同时,笔者认为视频监控系统定位为智慧城市的独立组件,坚持被集成的理念。开放式的设计使得各集成厂家有更多选择,同时帮助客户建设最合适的安防监控系统,成本节约,项目交付周期缩短。提升集成厂家和客户对智慧城市的积极性,扩展智慧城市的市场空间。
创造移动中的高清,提升用户体验
无线传输技术应用拓展了视频监控的应用场所。对于传统的网络布线,一旦遇到河流山脉等障碍,无法布线的场所(如水库、森林、油田等),或是对于目标监控点不固定或移动物体(如运钞车、物流车、出租车等)时,有线网络束手无策。而无线移动网络的应用使得移动视频监控以其不受山川、河流、桥梁道路等复杂地形和时空限制,更快的建设周期,满足灵活机动的应用需求等特点,成为网络视频监控下一个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传统的视频监控用户界面大多基于显示器屏幕,然而无论是台式机还是便携笔记本,相比手持移动终端而言,都不能达到即开即用的便捷程度。如果用户能够通过平板电脑或是手机访问视频监控业务,并在时延以及清晰度方面获得与有线网络下相同的用户体验,这无疑将会拓展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构建行业解决方案基础组件的应用范围(即构建出更多的行业应用),并产生极大的用户粘性,吸引更多的潜在使用者。
优化视频智能分析,实现监控向预警的转变
传统的视频分析系统主要的工作流程是前端摄像机进行信息采集,把拍摄的实时视频流传送到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并判断是否发生异常事件。采用这样的手工方式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视频监看困难:根据研究表明,经过短短20分钟,人对监视器的注意力就会下降到无法接受的程度;
·录像检索困难。在案件发生后需要回溯可疑场景时,传统方式下需要工作人员在大量的录像数据中进行检索。在伦敦地铁案中,安保人员花了70个工时才在大量磁带中找到需要的信息。
因此,视频监控必须要配备智能分析,即通过对监控镜头设置并启用智能检测规则后,视频监控系统根据设置的规则对监控画面进行自动智能分析,及时报告监控画面中出现的可疑事件(如闯入禁区、穿越警戒线、偷盗物体等)的发生。
视频监控提供了入侵检测,绊线检测,路径检测,突然出现,移走检测,突然加速检测,遗留检测,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多种智能分析功能。通过对前端摄像机采集的图像进行智能化分析,得到告警信息后自动上传到监控中心,由此将过去的被动监控变为主动监控,从而解决了智慧城市下监控摄像头个数过多、监控视频数据量过大、人力不足等问题,有力的保障了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