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区中安防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2012/7/31 8:57:00 中国安防行业网 关键字: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网络化 浏览量:1324
由于以太网速度快、稳定性和可扩充性好,已成为小区网络和因特网的主流,并逐步进入家庭网络。而随着安防系统的数字化和与智能小区其他系统的资源共享,对系统通讯协议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开放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TCP.IP协议的独立性、稳定性及扩充性很好地满足了这些要求,同时由于TCP.IP在Internet中的主导地位,采用TCP.IP也符合未来Internert无处不在的发展趋势,基于以太网和TCP.IP技术的组网方式已成为安防系统的重要特点。
(三)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智能化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不仅要求快速反映出当前环境的情况,而且需要主动地判断各类环境变化,并协同其他系统进行相关的控制处理。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报警的联动处理和基于模式识别的探测。报警的联动处理是指当系统中某设备检测到险情时,调度周边其他类别的安防设备对发生险情的区域进行探测,综合分析;同时与智能小区其他系统相互协作,当判别险情后通知其他系统进行相应的处理。基于模式识别的探测是通过生物识别和特征识别等技术,充分利用光电探测技术识别各类非法入侵和险情,同时采用其他辅助手段,从而降低警报的误报率。
三、智能小区安防系统的实现
(一)概述
本方案采用基于家居服务器的智能家居系统,以家居服务器为核心构建家庭网络,实现内网高端、中端和低端的互联和协议转换,家居服务器同时充当家庭网关,实现家庭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互联。整个系统的架构,如图2所示。
(二)系统总体结构与组网方式
从信息的处理模型和网络结构来划分,系统自上而下划分为3层结构:监控管理层、安防设备层及传感器层。监控管理层是由小区各类服务器和基于PC的监控终端组成,用于接收安防设备发送的各类信息和发送各类控制指令,它与智能小区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用于管理人员监控和信息存储查询;安防设备层是指各类联网的安防设备,包括网络摄像机、家居服务器及楼宇对讲等,向上报告各类安防信息和接收执行控制指令,向下读取各类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传感器层则是各类接入安防设备的传感器和探测器,用于向上报告检测的各类信息。
在系统中,监控管理层和安防设备层采用以太网,传感器层的接入方式有两种:在小区中传感器采用RS485等方式,接入网络摄像机等联网的安防设备中;在家庭中各类网络则通过家庭网络接入家居服务器。可以看出在本方案中视频监控和周边防越已集成在一起。
通过这种层次结构,不仅减小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复杂度,同时也给系统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三)系统组成
1.监控管理层。主要包括小区数据服务器、视频服务器和监控终端,其中数据服务器和视频服务器组成安防系统监控中心的核心,完成相关信息的记录和更新;监控终端供监控人员查看安防状态,及时提示各类险情,供监控人员进行处理,具体如下:
视频服务器用于接收和存储网络摄像机传输的视频数据,并监视当前视频传送的质量,完成视频传输的统计、管理和控制,并提供相关视频信息查询和统计服务;在实际设计时数据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2000,充分利用SQL SERVER中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设计,在数据服务器中完成复杂的数据更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