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污染源监控存储解决方案
2012/3/15 15:08:00 中国一卡通 关键字:监控存储 浏览量:1415
IP存储技术使得存储系统摆脱了协议和距离的束缚,将污染源监控数据集中和统一管理的数据服务延伸到广域环境,使丰富的数据管理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开创了污染源监控信息化的新模式。
该方案中,各级监控中心可采用存储产品,首先实现上级单位数据中心自身的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所有服务器的数据均可集中存放到存储设备中,并通过独立的IPSAN存储网络访问数据。IPSAN存储技术具备高性能、稳定性强和扩展能力强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污染源监控各级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需求。省级中心由于需要汇聚全省的监控数据,对于存储系统的性能、容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采用基于万兆存储技术研发的IX3000系列存储系统,提供极强的性能和容量扩展支撑能力;对于各地市中心,采用基于SAS技术的中低端存储设备,一方面提供高性价比的存储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其内置的数据管理平台NeoStor,能够通过环保二级网,直接与省中心的存储系统互通,实现数据在广域网当中的流动、集中。借助于标准化的IP存储技术,各单位的应用系统、服务器可以通过IP网卡、以太网交换机直接搭建IPSAN存储网络,相较于采用传统FC技术搭建的网络存储系统,IPSAN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户搭建存储网络、服务器接入的成本,并且在后期的扩展、管理方面保证了用户最大程度上的便利性。
环保污染源监控数据WSAN数据备份方案
在这套解决方案当中,可以利用DiskSafe数据保护技术、多对一的远程复制技术、数据加密和安全传输技术实现多个下属单位(省、市或县)到上级单位(部、省或市)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和集中,也可以同时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统一灾备。在环保污染源监控解决方案中,各个下属单位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而存储数据通过基于块增量的复制技术集中到上级单位数据中心上,与环保污染源监控数据交换系统无缝的结合。数据跨广域传输,可适应各种网络条件,对网络带宽的要求非常低,支持断点续传和自动带宽调整等功能。各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可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将数据集中到上级的监控中心。
对于污染源监控数据系统而言,在广域网上传送数据,对数据安全和保密性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采用基于块增量的远程复制技术,把数据文件按硬盘扇区的格式划分成多个碎片(碎片大小一般为512字节),每次只传输上次传输以来更新过的碎片。碎片本身只记录底层的"0101"二进制信息,毫无应用意义,因而具有极高的数据安全和保密性。同时,结合丰富的网络安全产品,支持数据的压缩和加密,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利用基于块增量的远程复制技术,WSAN解决方案可适用于各种条件的网络。即使对于较低带宽的网络(如2M带宽),也可同时传输大量512字节大小的碎片,完全能够满足WSAN解决方案的要求。对于稳定性较差的网络线路,基于块增量的远程复制技术支持断点续传功能,可随时中断、随时恢复,并能够自动在连续复制和异步复制两种模式间自动切换,根据线路带宽状况自动调整,无需人为干预。
借助用户网络实现跨广域省内数据集中灾备的同时,对于各类硬件故障、软错误,借助于业界领先的CDP连续数据保护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完善的数据备份解决方案。通过自动化进行的数据快照技术,存储系统能够为保存在其中的每个单位的重要数据提供255个基于时间的数据还原点副本,并且每个还原点基于快照技术,都是实时可见的,可以快速地将用户的数据恢复到错误之前的状态。
专项存储原厂服务
存储系统不同于其他的IT应用系统,其专业性较强、需要与各类异构的服务器、应用系统配合,所以对于存储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提出极高的技术要求。专门对存储设备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涵盖快速备件更换、快速现场技术支持服务、远程技术支持、维护性软件版本支持。
污染源监控系统的建设涉及省中心、地市中心多级数据中心的建设,除了省会城市的数据中心建设,还涉及到数十个地市的存储系统建设以及后继的日常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