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亮工程总体框架以一张大网、两大平台、三大中心、四大体系为基础,围绕“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建设目标,对雪亮工程进行量身定制,满足雪亮工程的建设需求。
一、方案概述
本方案在雪亮工程总体建设目标“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基础上,充分应用 SVAC 标准及云技术,采用全市视频
监控系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的建设方式不断扩大
视频监控覆盖密度和联网应用领域,将视频监控系统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紧密结合,建成一套覆盖全市、信息共享、应用统一、功能先进、机制健全的信息化实战应用系统,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视频监控技术在社会管理、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工作中的综合效能。
图 1 系统总体架构图
二、方案介绍
1. 总体架构
雪亮工程总体框架以一张大网、两大平台、三大中心、四大体系为基础,围绕“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建设目标,对雪亮工程进行量身定制,满足雪亮工程的建设需求。
2. 系统结构
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五层,分别为:前端采集层、网络层、存储层、功能服务层及功能应用层。系统符合 GB/T28181-2016、GB/T25724-2017 标准,可实现全网视频信息共享和互联互控,综合利用各种图像监控资源和技术,具体架构如图 2 所示。
图 2 系统架构图
三、建设内容
1. 综治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作为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的总平台,同时建设视频图像信息实战平台,结合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信息特有的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人、车、物、地、时的时空碰撞和大数据分析。建设社会资源接入平台,全面接入各类社会面监控资源。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平台为下设各个分平台提供接口,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平台系统架构采用扁平化设计,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这三级不再建设汇聚平台,所有视频信息汇聚到市级平台。充分利用社会群众雪亮的眼睛,整合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现有场所、机房、人员、数据等资源,运用 GIS 地图、北斗定位、手机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先进主流技术,形成协同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对全民宣传动员、全民排查上报、信息移动协同处理、构建和完善公共安全大数据库,编织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的“天罗地网”,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2. 公共安全应用系统建设
公安安全应用系统积极运用全民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等基石作用,整合提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原有场所、机房、人员、数据等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构化描述、人脸识别、视频图像信息库、GIS 地图、GPS 定位、手机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先进主流技术,设计研发的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依靠民众、宣传民众、发动民众,有效、便捷、智能地参与平安建设,发现治安隐患,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建立平台,使广大群众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信息移动协同处置机制、构建公共安全大数据库,真正形成社会治安防控(平安建设)“人防、技防、物防”有机结合,达到“全领域、全时空、全覆盖、无盲区、无盲点、无死角”的最佳管控和治理效果。
公共安全应用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治信息化平台、政法大数据平台、综治
视频会议系统、综治联勤联动指挥调度系统、社会信息采集融合系统、“雪亮云眼”系统、数据脱敏与挖掘系统、重点部位三维仿真监控系统、安全移动工作站 APP 系统、“人 + 证 + 视频”三合一管理系统、北斗七星移动
巡逻车系统、视频覆盖度自动评估系统等。
3. 视频资源联网设计
视频资源联网按照就近整合、就近共享的原则,推送到市级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市级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交换公享平台为各管理部门提供视频资源的共享应用。视频资源联网对接设计优先采取国标对接方式、次选 SDK 对接方式。
4. 安全接入平台
建设安全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网络畅通、终端安全、各类用户权限明确、业务正常运行,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之间数据和视频图像信息的共享稳定高效。根据公安部公安信息网边界接入平台建设的技术规范、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的数据交换的需求,设计符合技术规范、整体稳定可靠、具有极强扩展能力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安全接入系统,并能够与现有的内外网隔离与信息交换安全接入平台融合。
5. 综治中心建设
按照实体、实战、时效的要求,以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促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32000-201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建设规模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定位明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层级综治中心,能纵向推动各层级综治中心运转规范、衔接有序、指挥高效,横向推动促进综治中心与本地区各相关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实战功能,突出工作实效,有效提高政府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灾害事故的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应急指挥能力水平,使综治战线成为维护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的一道防线。
6. 前端采集系统建设
前端采集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体系、两种查询、三项管控、四道防线的建设思路进行统一化、规范化建设,满足雪亮工程对前端采集系统的建设需求。
(1)一个体系:层次化、网格化的联合防控体系。
(2)两种查询:两种查询:快速查询定区域、精确查询定轨迹。
(3)三项管控:实现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管控。
(4)四道防线:圈、块、格、点四道防线。
四、方案特点
1. 全面遵循雪亮工程相关标准立足长远、着眼全局,系统全面遵循原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共同颁布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联网共享应用标准体系》,符合 GB/T28181、GB/T25724、GB35114、GB37300、GA/T1399、GA/T1400 等相关标准,确保整体的一致性、扩展性。
2. 采用领先的设计构架
采用“软件和硬件解耦,数据和应用解耦”设计架构,基于云计算、云存储和大数据平台设计的雪亮工程项目,支撑多厂商前端
摄像机和多厂商软件应用,打破传统烟囱架构,杜绝信息孤岛。
3. 引入多种前沿技术
全国首创立体化视频防控系统,形成城市立体化“全域覆盖”,实现高、低、卡三位一体联动指挥。利用 SVAC 编码技术,进行人脸、车牌、电采、WIFI、温湿度等数据的多维采集及关联;基于中星技术具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芯片,实现边缘计算。同时,还引入人形分析、车辆二次识别、视频结构化、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前沿技术,推动雪亮工程的智能化演进。
4. 定制综治信息化应用
结合综治业务特性和日常工作,在实有人口、特殊人群、社会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九要素基础上,开发网格化管理、群防群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综治信息化应用,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应用,满足不同区域的综治管理需要。